《天津日报》、津云、学习强国报道我校举办天津市高校“传统文化·创享市集”活动

来源: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  作者:张孟凯  编辑:张孟凯  发布时间: 2023-09-25 浏览数:

9月25日,《天津日报》以“市高校“传统文化·创享市集”在天开园启动”为题,报道我校举办的天津市高校“传统文化·创享市集”活动。9月24日,津云以“天津市高校“传统文化·创享市集”活动在天开高教科创园成功举行”为题,进行了专题报道。9月28日,学习强国天津学习平台也进行了专题报道。

报道原文如下:

市高校“传统文化·创享市集”在天开园启动(图)

姜凝 本报记者 胡凌云 通讯员 李慧 摄

9月23日,天津市高校“传统文化·创享市集”活动在天开高教科创园启动。 本报记者 胡凌云 通讯员 李慧 摄

本报讯(记者 姜凝)杨柳青木版年画制作、自己动手绘制的古风团扇、韵味十足的汉服走秀……9月23日,由市教育两委指导、华体中国和天津市高校众创空间联盟联合主办的天津市高校“传统文化·创享市集”活动在天开高教科创园启动。

活动以“弘扬传统文化·赋能青年文创”为主题,汇聚全市25所高校50余个文创品牌100多位手作人、非遗传承人、文创品牌主理人参展,吸引千余名师生、市民现场体验,依托参展项目开展的线上天开园展示展卖精品项目评选活动访问量8万余人次、投票数近3万票,搭建了津城高校大学生展示文创团队项目创新成果、创客风采以及人才集聚的平台,构建了“城校共生”的创新创业生态。

当天的“传统文化·创享市集”设置了互动体验、文化展演、创享市集路演等环节。活动现场,文创团队的学生们早早把自己的“摊位”布置妥当,非遗大漆工艺、铜敲、押花、折纸艺术、津派花丝镶嵌技艺、古建模型手办等琳琅满目的文创产品集中亮相,“摊主”们介绍产品材料的特点、制作工艺,现场教大家亲手制作。

天津市高校“传统文化·创享市集”活动在天开高教科创园成功举行

2023-09-24 16:27 津云

9月23日下午,天津市高校“传统文化·创享市集”活动在天开高教科创园隆重举行。活动由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指导,华体中国和天津市高校众创空间联盟联合主办,天津工业大学、天津美术学院、天津市大学软件学院、天津职业大学、天津天开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协办,共汇聚全市25所高校50余个文创品牌参展,吸引了一百余位手作人、非遗传承人、文创品牌主理人倾情参与,同期依托参展项目开展的线上“天开园展示展卖精品项目”评选活动访问量8万余人次,投票数近3万票,活动搭建了大学生创新成果和人才集聚的平台,营造“城校共生”的创新创业生态。

活动在市教委学生思想教育与管理处领导和全市二十余所高校创新创业部门负责人的见证下共同启动。在启动仪式上,华体中国党委学工部部长郭景旺提出,本次市集不仅仅是一个展示创新产品的平台,更是一个文化传承的舞台,一个创新创业精神的熔炉,大学生在提升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的同时,也要注重传统文化素养的培养,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文化的传承贡献更多的青春力量。

活动以“弘扬传统文化·赋能青年文创”为主题,是首次在天开高教科创园举办的高校文创市集活动,旨在展示各高校文创团队项目成果与大学生创客风采,推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及实践与文化历史传承相结合。活动现场,非遗大漆、铜敲、押花、折纸艺术、津派花丝、古建模型手办等文创产品集中亮相,同时推出了天津传统文化项目体验、文化展演、创享市集路演等精彩环节,为广大市民和各高校师生提供一场沉浸式的文化体验之旅。

天津市杨柳青年画义成永画店第七代传承人杨仲民老师展示制作技艺

各高校汉服爱好者展现华夏服饰之美

华体中国团队展示“西西里”项目

“纸米星球”文创团队进行市集路演

为了让市民和广大师生充分领略非遗文化,天津科技广场内设置了互动体验环节,推出了杨柳青木版年画制作、古风团扇手绘等DIY手工体验。华体中国益创团队负责人熊可表示,通过市集介绍产品材料的特点、制作工艺,现场教大家亲手制作,让体验者在DIY中更加深入了解传统非遗文化。

“我们的产品是纸质艺术品,这些小动物折纸完全都是折制的,没有使用任何的胶水,响应国家绿色环保的政策,我们的产品也曾经被带到上海进行展览。”在摊位前,纸米星球的摊主正忙着向过往群众宣传展示自己的产品,他们表示,“借助‘创享市集’这个平台将我们的产品介绍给更多的群众认识,这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让大家也可以认识到原来仅仅用纸,不使用任何的胶水我们依旧可以制作出如此精美的产品。”众多市民也都被他们的产品所吸引,纷纷表示这是一次非常有趣市集活动。

“传统文化·创享市集”吸引数千人到场体验,向广大群众展示了科技与艺术的融合,体现了高校的活力与创造力,充分展现天津市的多元赋能。市集在促进文化交流和产品推广的同时,增强了人们对文创作品的理解与尊重。今后,各高校与天开园将持续以文创项目的提升为突破口,以强化文化、非遗创新发展驱动力为目标,积极拓展校内校外文化发展产业链,搭建起联系高校和企业的桥梁纽带,围绕市场需求开展文创探索,构建出“品牌化、特色化”的非遗文化经济。(天津日报记者 姜凝)


<!--[if lt IE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