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日报》报道我校2022届本科毕业生张静文创业事迹

来源: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  作者:张孟凯  编辑:张孟凯  发布时间: 2022-07-18 浏览数:

7月18日,《天津日报》第7版报道我校艺术学院产品设计专业2022届本科毕业生张静文创业事迹。 出生于2000年的张静文对手账、绘画比较感兴趣,大二时开始接触文创产品的领域以及自媒体,尝试做一个原创IP,并从IP形象着手,设计衍生文创手账类产品,在自媒体上线销售后,反响很不错,于是成立了自己的店铺和品牌工作室“小小的熊工作室”,至今已有两年多了,店铺销量持续增长,自己也实现了经济自由。

相关报道如下:

(上图:张登彬创业团队为南开大学学生党员骨干培训班提供红色沉浸式党史学习教育素材。南开大学供图)

(上图:天津四大神兽IP形象。受访者供图)

(上图:赵玺人指导创业团队研究项目。天津美术学院供图)

(上图:张静文在包装自主创业的印章产品。华体中国供图)

今年的毕业季,“00后”一代青年将步入社会,开启职业生涯。《2022青年求职行为洞察报告》显示,相较于前几代人,“00后”更能接受多样化的就业方式。接受调查的“00后”中,76%愿意从事新兴职业。其中,在一个全新领域闯出自己的事业,成了不少“00后”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选择。

政策扶持

创业路上有保障

近年来,为助力创业带动就业,各地出台多项举措精准发力。

日前,市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发布《天津市做好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工作举措》。其中,在扩大就业岗位供给方面,包括支持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建设大学生创新示范实验室,搭建创新创业校企需求对接平台,支持高校联合科研院所、知名企业共建产教融合联合培养示范基地。政府投资开发的创业载体要安排30%左右的场地免费向高校毕业生创业者提供。支持毕业学年高校毕业生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按规定给予培训费补贴。还包括支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按规定给予创业房租补贴、一次性创业补贴、创业担保贷款及贴息、税费减免等政策。对毕业2年内的我市高校毕业生从事个体经营或灵活就业的,按照最低缴费标准的三分之二给予最长2年养老、医疗、失业三项社保补贴。

在提升就业服务质量方面,我市将加强困难群体帮扶。包括对用人单位安排高校残疾人毕业生就业见习的给予就业见习补贴;对用人单位新招用高校残疾人毕业生就业的给予新招用残疾人就业补贴;对自主创业残疾人给予自主创业补贴。对通过市场渠道难以实现就业的困难高校毕业生,开发一批社区服务型岗位和公益性岗位进行兜底安置。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就业能力培训。组织高校团干部与低收入家庭高校毕业生开展就业结对帮扶,进行全过程就业服务,帮助其实现就业。对因就业创业失败导致基本生活陷入困难,符合条件的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及时纳入临时救助等社会救助范围。

政策的不断完善,可以助推毕业生积极主动地适应就业方式多样化的趋势,转变就业观念,勇于创业。

他们这样“创”出一片新天地

南开大学创业者张登彬:

沉浸式体验“红色剧本杀”

玩“剧本杀”如今已成为现代青年社交的新形式。年轻人喜欢“剧本杀”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通过沉浸式的体验,享受剧情推理的乐趣。如果将红色资源嵌入“剧本杀”,让参与者在红色剧情的发展、悬疑推理中,深刻了解革命历史,体会先辈们的革命精神,又会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经过一年多的不断努力,来自南开大学的张登彬和自己的创业团队,找到了他们的答案。

张登彬是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的建设专业的一名硕士研究生,曾经是南开大学青年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中心、红色记忆宣讲团、博士生讲师团等多个理论社团和宣讲团队的负责人,也是南开大学创业项目“红传思政”的创始人。组织团队成员学习、研究、宣讲是他生活里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可他也观察到,无论自己下多大的功夫“备课”,台下的大学生听众虽然看上去坐得端正、听得认真,却时常难以真正融入,这令出生于革命老区的他感到很是惋惜。

想让红色文化出圈,关键是要抓住年轻人的兴趣点。“比起讲课,年轻人更喜欢听故事,追求新奇和潮流。”张登彬说。抓住这一兴趣点,张登彬和团队成员瞄准了时下潮流游戏“剧本杀”,引进了多个红色主题剧本,并利用专业知识进行改编,借助“红色剧本杀”迅速推出了“红色沉浸式党史学习教育”业务。

经过了4个多月的精心打磨后,他们的第一部原创作品──《天津呼叫》在今年新鲜出炉。历史的电波穿越时空,讲述着筚路蓝缕的风云往事。为了还原历史场景,在创作的过程中,团队成员一起查阅了大量史料,走访了平津战役纪念馆、中共中央北方局旧址以及天津电话四局旧址等,力图还原当时斗争的紧迫场面,重现战争年代的硝烟弥漫,塑造革命先烈的崇高信仰,增强剧本的真实感和代入感。为了突出“剧本效应”,团队设计剧本时,采用“抽丝剥茧”的方法,让故事情节丝丝相扣。“在剧中,大家穿越时空感受先烈遗志,努力不负先烈嘱托。这也是‘红色剧本’沉浸式主题教育的应有之义。”张登彬说。

作品推出后不久,就收到了来自北京的剧本游戏行业知名公司来剧聚的认可和邀约,双方已就《天津呼叫》的联合策划、发行签订了协议,后续将围绕“呼叫”这一核心,以天津作为历史背景,打造从“烽火狼烟”到“万物互联”的系列红色剧本,表达“通信”在不同历史时期的重要意义和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

张登彬和他的团队创办的天津红图博志教育科技有限公司于今年3月正式落户海河教育园区。目前,公司有专家师资、管理团队、业务骨干30余人,主营“红色剧本杀”、红色文旅项目、红色文创以及红培课程等业务。公司创办以来曾获天津市第七届“互联网+”红旅赛道金奖,“中银杯”第八届、第九届天津市“创青春”中国青年创新创业大赛社会企业赛道银奖。作为天津市首家以“红色剧本杀”形式推动党史学习教育的企业,红图博志已累计预约开展活动近百场,直接体验者超300人次,先后与平津战役纪念馆、天津博物馆等达成合作意向。

目前,张登彬正忙于西柏坡“红色沉浸式党员教育培训基地”项目的设计和开发。“红色资源是我们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革命斗争和建设实践中所形成的伟大革命精神和宝贵财富,伟大精神历久弥新,革命薪火代代相传。我们要做的,就是用青年人的视角解读红色文化,让有意义的事情变得有意思,让更多人铭记革命历史、传承红色基因。”

专家点评

教育部万名导师库首批认证大学生创业导师、玑瑛青年创新公社副总经理伍晓岚表示,这是一个典型的以自身专业优势结合社会需求的创新项目,在市场需求和商业模式可行的前提下,用创意给项目赋予了社会价值。我们鼓励大学生创业从这个方向切入,让专业学习有可实践的场景,也让商业创新的价值更好落地。

天津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生:

马花花和他的“神兽”们

马继旺,笔名马花花,海河教育园区天津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生。

一头卷发,说话干脆利落,出生于1998年的马花花,是天津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2017级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毕业生,如今已经毕业两年。他所创办的公司名叫天津清戊文化科技有限公司,于2020年6月成立,主营品牌设计、企业形象策划、电商等业务,是一家专注于天津本土IP形象打造的文化传媒公司。团队现有8人,大都来自最初“神兽堂”品牌IP课题组中的成员。

2014年,天津四大神兽创始人、天津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数字艺术系教师郝鹏以视觉创新设计手法,将“走鸡”“拿拿龙”“鬊鸟”“幺蛾子”4个天津方言俚语转化为创意IP形象──津城“四大神兽”,并以此为方向成立师生共创课题组,全面打造“四大神兽”的品牌IP。

毕业后,由于团队成员均认同“四大神兽”的未来发展与本土文化价值,团队开始正式由课题组走向市场。创办两年来,曾获“国内广告节最具商业价值IP奖”“天津本土最具影响力IP形象品牌”等多类奖项。

“即便在去年新冠疫情严重时期,我们一年也达到了30多万元盈利额。”对于一个只有8个人规模,刚成立的初创公司来说,30万元已算是不简单。但马花花却认为这只是个开端。

马花花说,最先与行业接触是在大二时。当时“天津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正在报名,他的老师郝鹏觉得这是个机会,并且很适合他,于是向学院进行了推荐。36支队伍,10多家重点高校,在百余人中,马花花获得了前三。

“根本不会想到,我一个大专生竟然还能获奖。”不久后,郝鹏需要组建一个小设计团队完成项目,考虑到马花花踏实细致,并且专业能力不错,于是便让他协助。

依托海教园政策和海棠众创大街载体优势,郝鹏带领学生在海棠空间“安了家”。在此期间,马花花迅速了解了政策申请和办理流程,并且随着项目的推进,团队逐渐成型,马花花开始有了创业的想法。在得到郝鹏的支持后,马花花正式选择创业。

“企业刚起步时,只要早晨一醒来,就要看自己手机有没有订单消息。房租、水电费、员工工资哪一样不花钱?”回忆起当时,马花花说。

面对挫折,马花花虽然无奈,但还是选择坚持了下来,他说:“既然选择了,就不能后悔,况且现在刚起步,总会存在一些问题,只要我们及时总结复盘,用心解读客户的真实诉求,借助海教园整体发展的强大势能,总有一天会取得成功。”

凭借着这股“韧劲”,如今,马花花的名气越来越大,他的设计作品逐步开始在全市推广。马花花说:“感谢团队每一个人的付出,我有信心,未来会更好。”

专家点评

伍晓岚说,文创类项目是大学生相对容易执行的项目类型,从最初的创意到设计的创作,完全可以在校内进行有效实现。而本项目最可贵的就是团队的坚持和执行力,尤其在后期的商业实践与运营中,大家一路同行、彼此支持与磨合,在此阶段中一定有着很不一般的体验,这也是学生团队创业过程中最宝贵的收获。

天津美术学院毕业生:

从工作室走出的“津门礼物”

赵玺人是天津美术学院2022届国际艺术教育学院数字媒体艺术系本科毕业生,他的另一个身份是天津噪点文化艺术传播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总经理,兼任“津门礼物”首席品牌官、国家旅游商品研发中心(天津)联合研发基地──“津门礼物”设计研发中心负责人,去年还联合创立漳州芗城区噪社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漳州噪唯文化传媒有限公司。2000年出生的他,在校期间便一边学习深造,一边创新创业。

“2018年冬天,由天津美术学院多名跨学院学生联合发起的噪点视觉创始人团队成立。当时我刚上大一,学校面向大一学生举办了职业规划讲座活动,同时还邀请创业校友分享创业经验,我觉得这条路挺适合自己的,便决定去试一下,跟着学长、老师们开始从工作室干起。2020年春天,我注册了现在的公司。”赵玺人告诉记者,“我想通过市场来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这是我的初心。”至今,他已带领团队为国内百余家企业提供了专业的品牌设计及顾问咨询服务,今年6月,他获得学校对毕业生的最高奖励──“天津美术学院院长奖”。

“万事开头难。创业开始阶段确实比较艰难,再加上疫情影响,当时团队成员只能各自居家办公,线上接到的业务也较少,还出现过客户跑单的情况……不过针对我们这种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公司,创业房租补贴等相关扶持政策帮我们渡过了初创时期的难关。坚持一段时间后,我们接到了第一单比较大的业务,是给一家食品店做整体品牌形象设计,我们用这‘第一桶金’改善了办公环境,后来陆续又接到一些业务,学校也给我们引荐了不少校友和客户,助力团队稳步发展。”赵玺人说。

谈到创业经验,赵玺人认为大一大二时应努力学习、积极实践,给自己的专业技能打下坚实基础。他在校期间多次参加创新创业大赛等活动,共计获奖20余项。大三时则应找准自身定位,确定自己更适合继续深造学习、进入社会就业还是去创业,以及自己在团队中是适合领导角色还是专业突出的成员角色等。有了清晰的自我认知,大四发力时便能有的放矢。他现已取得支教保研资格,将于今年8月前往甘肃进行为期一年的支教工作。“这样规划是努力广开资源、充实自己,支教时我也会远程参与公司运营,同时读关于创业的书、不断‘修炼内功’,以带领团队向更好方向发展。”赵玺人说。

专家点评

伍晓岚提出,学艺术或设计的大学生,最适合启动创业的方式就是工作室,工作室可以是一个人也可以是一群人,灵活青涩但不妨碍产生和输出创意,是大学生用最小的成本去试错的创业方式,而且是用自己的专业去为社会创造价值。所以此类项目的最核心竞争力一定是来自于自己的专业,也就是本项目负责人说的“内功”。在校内修炼内功,校外去实践提升,毕业后也许成立公司继续发展,也许改变方向继续深造,都不会影响每一位参与者曾经的付出,收获的是专业和能力,更有机会和资源。

华体中国毕业生:

奔赴在自己的热爱里

“创业的话,首先得有热情,还要有自己比较擅长且能发挥应用的技能。”回顾自己的创业过程,华体中国产品设计系2022届本科毕业生张静文这样说。

出生于2000年的她对手账、绘画比较感兴趣,大二时开始接触文创产品的领域以及自媒体,尝试做一个原创IP,并从IP形象着手,设计衍生文创手账类产品,在自媒体上线销售后,反响很不错,于是成立了自己的店铺和品牌工作室“小小的熊工作室”,至今已有两年多了,店铺销量持续增长,自己也实现了经济自由。

张静文坦言,创业初期肯定是有困难的,但要看初心为何,“如果你是一上来就想要挣钱的话,可能很多事情都不如意。但如果你是希望大家能够喜欢你的作品、认可你的设计,坚持走下去,你会发现其实还是会有很多人支持你的。我认为,有想法、有初心就应该去试试,任何经历都是在为以后的生活奠定基础。”

分享创业经验时,张静文表示,除了必备的创业热情和技能,还要对想发展的行业有清晰的认知,同时保持心态平和、别急功近利,“我经过了大半年的时间,才开始盈利。”

张静文说:“对于创业,大学读书时需要顾虑的比走入社会后少多了,所以上学期间除了尽快打牢自身技能、专长的基础,不妨早些放手去尝试,否则毕业后可能就没那么多勇气去尝试一些不太确定的事了。”张静文说,她毕业设计的项目也与其创业相关,到毕业时已给自己铺设了两年多的创业路,相对比较扎实了,“不过还要持续学习。像我之前为了运营店铺,也上过关于商业管理的课。现在也跟学校老师保持联系、汲取经验。”如今的她在考虑组建团队,并计划在更多的平台上推广自己的项目,“希望继续奔赴在自己的热爱里。”

专家点评

伍晓岚认为,从这个项目上我们能感受到“热爱”这件事对于创业者有多么重要,很多伟大的创新或微小的创意往往都源自热爱,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是很幸福的,尤其是当它还能为周边的人带来幸福并能创造商业价值的时候。有的时候热爱就是一种竞争力,而拥有热爱的能力恰恰是年轻人最不缺的,“做你所爱,爱你所做”吧,这是创业美好的表现形式。

专家观点

对于大学生创业,伍晓岚提出,首先是关注项目的创新亮点。“这是因为相比于社会人士的创业,大学生在资金、经验、资源等方面未必有优势,但在创新这件事情上往往更有优势。”伍晓岚建议大学生在筹划商业计划时,要深入做好市场调研,要找到市场痛点并用创新来解决问题。

其次是鼓励跨界组合团队。“在创业初期,团队往往是大学生最好落地的资源,而好的团队对项目的成功启动起到直接作用。”伍晓岚表示,组建一支集合不同专业、不同性格、不同优势成员的团队(比如有领导力的创始人、擅长对外拓展资源与沟通的社交者、极具创意策划的广告人、踏实沉稳的技术宅等)能起到积极的融合反应,进而发挥出创新的最大潜力。

此外,要关注创业实践。“如果说大学生创业未必是件靠谱并有结果的事,但以创业之名去身体力行实践,应该是大学期间最有价值的事。”伍晓岚说,创业实践其实锻炼的是大学生面向社会前最需要储备的4种能力:想、写、说、干。看到一个机会,有了创业目标,首先需要逼自己进行深入思考,把它由简单到复杂,想清楚、想全面、想深入。再通过学习写出一份可行的商业计划,让自己的想法能在纸上表达出来,在此过程中再次进行逻辑梳理和全面的资料收集,以明确项目的可行性。而以打动人心为目的的演示与表达,除了能让别人快速了解你的想法之外,更能帮你完善商业模式并让你链接到更多合作资源。最重要的干就是行动,有策略地去执行你的计划,在最低成本和投入之前去做你能做的一切,你会发现这过程中的收获不亚于在校内学到的知识,通过创业实践能给你全方位的历练。



<!--[if lt IE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