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村里来了帮扶工作组,我们村里大变样,村主干道硬化拓宽了,弯道改直了,道路两旁绿化树也栽上了,路灯也亮起来了,咱农村的日子不比城里差。”崔黄口镇北靳庄村“一肩挑”丁书海说道,带来这些翻天覆地变化的正是华体中国驻崔黄口镇北靳庄村、西吕村帮扶工作组,他们用实际行动解决村庄难题,通过真实帮扶让村民们享受到实惠,切实感受到身边的变化。
党建引领聚活力,结对共建促发展
“农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基层党组织是推进精准脱贫、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农民增收的战斗堡垒。在帮扶北靳庄村、西吕村的过程中,驻村帮扶工作组高度重视党建发展引领作用,围绕“扶贫抓党建,抓好党建促扶贫”理念,大力开展支部共建活动,通过“院系+困难村”支部共建模式,互比互学,将高校党建好的做法和经验分享给困难村党支部,进一步健全规范落实“三会一课”制度,着力提高党员干部“四个意识”和干事创业能力,切实发挥双作用力,把基层党组织锻造成更加坚强有力的战斗堡垒,致力谱写两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新篇章。“这几年,村里的变化太大了,简直是翻天覆地。”“感谢党的扶贫政策!感谢驻村帮扶工作组的大力帮扶!”“每次支部活动,都会给村里带来好的消息,都会让村民更有信心。”谈及近三年来村里的变化,村民的话语间有兴奋与自豪,更多的是感激。
技术帮扶补短板,产业项目显成效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都不能少,驻村帮扶工作组以技术帮扶为重点,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提升村民获得感、幸福感,广泛开展技术帮扶,提高农民收入。为了提高农产品附加值,驻村帮扶工作组积极筹措帮扶资金,推进“一村一策”产业项目落实落地,多渠道增加村集体经营性收入。推动“一镇一业”项目建设,为了实现资金使用的规模化和专业化,协助两个困难村委托崔黄口镇统筹管理市、区产业帮扶资金,每年能稳定增加村集体经营性收入20万元。
我校投入产业帮扶资金200万元、武清区配套100万元以及镇补贴30余万元,为两村建造40亩果蔬大棚,鉴于两个结对帮扶村农业结构单一、经济效益低等问题,经过多方考察调研,引进了农业优势新品种紫皮紫心水果萝卜,并利用大棚建造前土地空置期,协助西吕村种植萝卜40余亩,亩产8000余斤。有了产品,销路又该怎么保证呢?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学校积极推广“以购代帮”消费帮扶模式,以2元/斤购买萝卜1.6万斤,以其他方式销售4.5万斤,实现销售收入近6万元。针对两个结对帮扶村缺乏冷藏保鲜设施,生鲜农产品销售周期短的痛点,驻村帮扶工作组经过多方协调,为困难村捐赠两台全时空在线移动智能冷库,及时解决了西吕村萝卜保鲜问题,也为以后产业项目果蔬保鲜提供了保障。
改善环境强建设农村,打造秀美新农村
站在村头远眺,平整的水泥路直通村内村外,道路两旁的树木已长出嫩叶,一幢幢农家院落干净整洁,老人孩子在巷道内怡然自乐……一幅清新美丽的新农村画卷尽收眼底。这些成绩的取得,凝聚着驻村帮扶工作组的心血和村干部的无私奉献与辛勤汗水。曾经,对于两个结对帮扶村的群众来说,基础条件的落后,不仅让他们的生产、生活艰辛,更让他们缺乏大步向前的信心与胆量。要解决困难村脱贫问题,就要从根源着手,驻村帮扶工作组依据“六化六有”标准,着力从水、电、路、环境等基础设施入手,大力改善两村基础条件。截至目前,两个困难村共完成主干道路硬化12014平方米,里巷硬化57286平方米,安装太阳能路灯120盏,栽种绿化树木1050棵,新建健身广场1000平方米,宣传橱窗5平方米,铺设排水管道3300米。
扶智扶志相结合,乡风文明大提升
村之美,美在乡风;人之美,美在心灵。驻村工作组为困难村制定村规民约和村训,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宣传村规民约相结合,广泛开展村规民约宣传教育活动,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优秀传统文化,推动核心价值观和村规民约入脑入心。扶贫必须先扶智,为了进一步充实农村书屋,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提高农民专业技能,驻村帮扶工作组精心举办“图书下乡”捐赠活动,积极调配捐赠图书400余册,内容涉及管理、历史、励志文学、农业技术、营养与健康等方面。
“美丽乡村建设不仅仅要给农村一个美丽的环境,更重要的是要提供周到、完善的公共服务,提高农民收入,提升群众的精神风貌,实实在在提升农民的幸福指数。”华体中国驻村工作组组长说。
如今,当太阳微露,村民沿着村道散步,谈论村里基础设施的完善,争说居住环境的改善,脸上洋溢着满满的幸福感;夕阳落下,村民卸下农忙的一身疲惫,开始了活力四射的休闲生活,其乐融融的画面令人心生羡慕;夜幕降临,新装的路灯照亮村民回家的路,一路上有歌声和鲜花相伴。(转载自崔黄口镇政府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