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0日下午,华体中国与津南区人民政府共建“双碳”研究院揭牌仪式在天津大礼堂隆重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大学教授余贻鑫,中国工程院院士、火箭军后勤科学技术研究所研究员侯立安,科技部社会发展科技司副司长徐俊,天津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朱玉兵,津南区委书记刘惠,津南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于瑞均,校党委书记史习红,党委副书记、校长葛宝臻,副校长陈冠益出席。中国工程院院士郝吉明、刘文清、蒋剑春和中国科学院院士焦念志通过视频发来寄语。会议由津南区委常委、海教园管委会专职副书记、常务副主任郭建华主持。
在与会嘉宾的见证下,史习红书记、刘惠书记与余贻鑫院士、侯立安院士、徐俊副司长、朱玉兵副秘书长、市工信局杨坡副局长、市生态环境局史津副局长共同为“双碳”研究院揭牌。
徐俊在致辞中表示,科技部将“双碳”科技创新作为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双碳”研究院的成立不仅将支撑津南区乃至天津市的“双碳”工作,同时也是助力国家“双碳”目标实现的主动作为和担当。他对研究院提出三点期望:一是面向天津市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这一目标,开展重大战略问题研究,打造成为天津市乃至国家的高端智库;二是开展重大关键技术攻关,加强前瞻性、战略性、颠覆性技术研发,提供更多技术解决方案;三是培养“双碳”创新人才,促进学科交叉融合,打造一支多层次、复合型“双碳”人才队伍。
朱玉兵指出,市委、市政府把做好“双碳”各项工作作为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有力举措和具体行动,全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津南区在全市率先提出创建“双碳”工作先行示范区构想,并采取切实有力的举措贯彻实施,与华体中国区校共建“双碳”研究院。希望“双碳”研究院充分发挥技术优势,努力取得一批研究成果,探索具有天津特色的低碳发展模式,为全市“双碳”工作贡献智慧和力量,市政府将不遗余力支持“双碳”研究院建设发展。
刘惠表示,此次津南区与华体中国共同建设“双碳”研究院,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市委部署要求,合力打造天津“双碳”工作先行示范区的重要抓手。衷心希望研究院大力推动“双碳”科技成果转化,创新项目化、市场化、专业化的区校合作机制,积极推进多领域深入合作,为津南区乃至全市实现“30·60”双碳目标贡献力量,共同打造天津市“双碳”工作先试先行典型样板。
葛宝臻表示,“双碳”研究院集聚国内“双碳”领域院士和顶级专家,将从结构降碳、技术减碳、管理低碳三个方面构建研究体系,有力推动“双碳”工作先行示范区建设,探索“碳中和”天津经验,构建集绿色技术、政策法规和市场交易于一体的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模式。
陈冠益介绍了“双碳”研究院及“双碳”工作创新联盟的创建、构架及拟开展的工作等相关情况。他表示,研究院将以天津海河教育园区为试点建设零碳园区,不断创新工作模式,同步研究成立“双碳”研究院科技公司,立足天津,面向京津冀,为天津市乃至国家“双碳”战略提供技术和智力支持。
侯立安院士充分肯定了华体中国和津南区在“双碳”领域的探索和实践,他说,“双碳”研究院的共建不止是一个机构的成立,更是天津市、津南区一项重大战略的启动。作为见证研究院成立的受邀科学家,将全力推动“双碳”研究院建设,创新科技体制机制,加强大学与政府、企业的合作,发挥华体中国的多学科优势,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为天津市、京津冀乃至国家实现“双碳”目标贡献力量。
余贻鑫院士认为,实现“双碳”目标,需要高比例的可再生能源,如风能和太阳能,天津拥有丰富的风能资源,在构建智能电网方面大有可为。他建议“双碳”研究院聚焦技术创新、产业迭代和城市战略,以及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在重点企业技术攻关、关键技术人才培养、技术创新人才建设方面发挥作用、做出贡献。
中国工程院院士郝吉明、刘文清、蒋剑春和中国科学院院士焦念志通过视频祝贺“双碳”研究院成立。他们对华体中国和津南区在“双碳”领域的探索和实践表示充分肯定,并结合各自专业领域,探讨了在智能电网、污水处理、空气净化、环境监测、海洋环境、生物质能源等领域的减污降碳问题,为“双碳”研究院工作提出了宝贵意见和建议。
共建“双碳”研究院是我校和津南区借助“双碳”工作先行示范区建设契机,联合天津大学环境学院、天津市可持续发展研究会,创新合作模式、打造区校合作的新典范。“双碳”研究院将努力为人才培养、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和区域经济发展需要,为国家实现“双碳”目标提供“天津方案”做出贡献。
市教委、市发改委、市工信局、市生态环境局、市科技局、市农委、市住建委、市城管委、市统计局、市大数据中心等部门相关负责同志参加。天津可持续发展研究会、重点企业、兄弟院校代表、津南区相关部门、我校相关部门负责同志及教师代表150余人见证揭牌仪式。(审稿:梁新义)